日期:2025-07-19 14:06:17
根据环球网的报道,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了中国的立场:对话与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路径,并坚决反对任何非法的单边制裁和“长臂管辖”。然而银易配资,在这个关键时刻,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——美国总统特朗普被曝将在不久后宣布对乌克兰的新“武装计划”,北约秘书长马克·吕特更是公开呼吁中国“施压俄罗斯停火”。俄乌局势仿佛正在走向新的风暴中心。
回顾7月初,白宫和五角大楼曾确认美国暂停了部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,但仅过几天,特朗普便批准向乌克兰提供更多的防御性武器。到7月13日,特朗普又宣布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“爱国者”防空导弹系统,而这笔费用将由北约“买单”。短短两周时间,美国的对乌政策从“暂停”到“加码”再到“新计划”,如此急速的转变让人十分意外。
特朗普的团队并非没有前兆。首先,他提出了一个“50天通牒”:如果俄罗斯与乌克兰在50天内未能达成和平协议,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100%的关税,并计划对继续与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实施“二级制裁”。简单来说,那些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,可能面临美国征收高达100%的关税。
这背后似乎藏着美国的一些心思。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美俄的直接贸易额已降至战前的不到5%,所谓的“对俄关税”更像是在“隔山打牛”。英国《独立报》指出,这其实是通过美国市场准入的威胁,迫使其他国家选边站。更让人关注的是北约的角色——吕特在公开场合为制裁政策站台的同时,却又向中印巴等国施压,要求它们“给普京打电话施压”,否则后果严重,这与他此前所说的“北约应保持战略自主”显然是自相矛盾。
展开剩余69%各国对此反应也各有不同。印度面临的难题尤其突出:冲突爆发后银易配资,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量激增了7倍,目前俄石油已经占其进口总量的45%。如果按照美国的要求转向其他能源供应商,印度将不得不重建供应链,运输成本可能上涨20%以上。巴西则直言不讳:“南美的能源采购政策不应由华盛顿来决定。”而中国则始终坚守明确立场:反对非法的单边制裁,保持客观中立,既没有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,也没有停止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。
与此同时,美国国内的局势也在不断变化。特朗普虽然口头表示“希望不必实施制裁”,但他还是推动共和党修改法案,保留了“取消或推迟制裁”的权力。国会还提议将制裁的力度提升至500%,但却没有提到一个事实——全球前十大石油进口国中,有7个国家依然与俄罗斯保持贸易关系。如果全面实施制裁,那无疑是与世界的半数国家为敌。
再看俄乌战场。俄罗斯方面已明确表示“不会在威胁下谈判”,历史证明,制裁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。而乌克兰方面则不断寻求武器援助,吕特透露,北约正准备向基辅提供射程可达300公里的导弹系统。
此时,问题变得更加复杂:特朗普加码援助乌克兰,究竟是为了推动和平,还是另有图谋?专家认为,这其中有三重可能的动机:首先,是对俄乌谈判停滞不前,以及俄罗斯方面强硬态度的“挫败感”——美俄两国元首在3月的通话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,特朗普多次表达对普京的强烈不满;其次,是想通过让北约“买单”,既不想消耗过多的美国资源,又不愿让欧洲盟友因为乌克兰的失败承担更大责任;最后,中东局势的缓和使得美国之前用于应对伊朗反击的“爱国者”导弹系统有了富余,能够腾出手来支持乌克兰。
然而,制裁和施压真的能解决问题吗?印度的两难、巴西的强硬以及中国的坚定立场,都说明了一个事实——用“二级制裁”迫使他国选边站,只会让更多国家看清美国“美国利益优先”的本质。俄罗斯则通过行动回应:制裁从未解决任何问题;乌克兰要求的武器援助,可能反而让冲突的结束变得更加遥远。
回到文章开头的疑问:特朗普决定加大对乌援助,会不会引发更大的冲突?从当前局势看,美国的新援助计划可能短期内增强乌克兰的防御能力,但俄罗斯的强硬立场也意味着,它不会在任何威胁下作出妥协。而更为关键的是,北约秘书长的言辞也给中国施加了压力,但中国早就明确表示:“关税战没有赢家,只有通过对话和谈判才能找到解决之道。”
美国主导的这场“制裁博弈”银易配资,最终是让冲突更难平息,还是能推动各方回到谈判桌,仍然悬而未决。接下来的50天,将是关键时期——俄罗斯的态度、乌克兰的需求、以及中印巴等国的选择,都会成为解开谜团的线索。然而,有一点可以确定:以“长臂管辖”和“二级制裁”作为筹码,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,而不是迎刃而解。
发布于:天津市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